發布時間:2025-06-27 人氣:52 作者:天之恒
韓國作為全球重要的醫療器械市場,其注冊認證制度以嚴謹性和規范性著稱。根據韓國《醫療器械法》及食品藥品安全部(MFDS)的規定,醫療器械需按照風險
等級進行分類管理。這一分類體系不僅是產品準入的核心依據,也直接影響注冊流程的復雜程度和所需時間。
一、四層級分類框架
韓國采用四級分類制度,依據風險由低到高劃分為Ⅰ類、Ⅱ類、Ⅲ類、Ⅳ類。Ⅰ類為低風險產品,如醫用口罩、體溫計等;Ⅱ類涵蓋中風險設備,如超聲診斷儀;Ⅲ類包括
高風險植入器械,如心臟支架;Ⅳ類則是最高風險產品,如人工心臟、腦起搏器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韓國分類標準與歐盟MDR、美國FDA體系存在差異,例如部分在歐盟被
歸為Ⅱa類的設備在韓國可能被劃入Ⅲ類。
二、分類核心判定原則
分類決策基于多重技術維度:
接觸特性:非侵入式設備(如聽診器)通常歸入Ⅰ類,而穿透皮膚或黏膜的器械(如注射針)至少屬于Ⅱ類。
作用時長:短期使用(≤24小時)與長期植入設備風險等級差異顯著,后者往往歸入Ⅲ類或Ⅳ類。
能量依賴性:利用電能、激光等能量的設備需額外評估,如激光脫毛儀因能量輸出特性被列為Ⅲ類。
生物活性:含藥物成分或生物材料的組合產品(如藥物洗脫支架)直接劃入Ⅳ類。
三、特殊類別管理規則
對于創新技術產品,韓國實施"新醫療器械"(Novel Medical Device)認定機制。例如,采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軟件,若其算法邏輯與現有產品存在本質差異,可能被要求提供
額外臨床證據。此外,體外診斷試劑(IVD)采用獨立分類體系,按檢測對象和臨床用途細分為一般、患者自測、近鄰檢測三類,其中傳染病檢測試劑因公共健康風險被嚴格監管。
四、分類動態調整機制
MFDS定期修訂分類指南以應對技術革新。2023年最新修訂中,將3D打印植入物因個性化制造特性納入Ⅳ類管理,同時明確可穿戴設備的分類邊界——持續監測生理參數的設備若
涉及數據診斷功能,需按Ⅱ類申報。企業可通過MFDS官網的"醫療器械信息門戶"查詢具體產品的歷史分類案例,但最終判定仍需以官方預分類咨詢結果為準。
五、分類對注冊路徑的影響
分類結果直接決定技術文件要求:Ⅰ類產品僅需提交基本安全信息,而Ⅳ類產品需完成全套生物相容性測試、動物實驗及多中心臨床試驗。質量管理體系方面,Ⅰ類企業可通過自檢報告
滿足GMP要求,Ⅲ類及以上則必須接受MFDS現場審核。值得注意的是,韓國自2024年起對Ⅲ類、Ⅳ類產品實施優先審評通道,符合條件的創新產品審評周期可縮短至120個工作日。
韓國醫療器械分類體系呈現"風險導向、技術驅動、動態更新"的特征。企業需在產品開發初期即開展分類評估,結合MFDS發布的《醫療器械分類指南》及同類產品判例,建立符合韓國
法規要求的技術文檔架構。隨著遠程醫療和數字療法的興起,韓國正逐步完善相關產品的分類細則,這要求出口企業持續關注監管政策演變,確保合規策略與時俱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