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5-06-05 人氣:51 作者:天之恒
香港作為亞洲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樞紐,其醫療器械注冊認證制度以科學嚴謹著稱。根據香港《醫療器械條例》及衛生署最新規定,企業提交表列申請
需遵循標準化流程,確保產品符合安全、有效及質量可控的核心要求。
一、申請前的核心準備
企業需首先明確產品分類。香港采用全球醫療器械協調工作組(GHTF)分級標準,將產品劃分為Ⅰ類(低風險,如體溫計)、Ⅱ類(中風險,如超聲診斷設備)、
Ⅲ類(高風險,如植入式心臟起搏器)三個等級。分類結果直接影響技術文件要求與審評周期。例如,Ⅲ類器械需提交更詳盡的臨床前及臨床試驗數據,而Ⅰ類器械
則以性能測試報告為主。
技術文件準備是申請成功的關鍵。文件需包含產品描述、設計原理、制造工藝流程、風險分析報告、生物相容性測試數據、電氣安全認證(如IEC 60601標準)及質量管理體系文件
(如ISO 13485證書)。對于植入器械,還需提供動物實驗或臨床隨訪數據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香港衛生署新增對定制式醫療器械的豁免條款,但此類產品仍需滿足基本安全性能要求。
二、申請提交的關鍵步驟
企業需通過香港衛生署醫療儀器資訊系統(MDIS)在線提交申請,或以書面形式遞交至指定地址。申請表需詳細填寫產品名稱、型號、預期用途、制造商信息及代理人資料。
若企業無香港分支機構,必須指定本地授權代表,其資質需經衛生署核驗。
技術文件需以結構化方式呈現,包括:
產品技術文檔:含設計圖紙、材料清單、滅菌驗證報告(如適用);
性能評估報告:證明產品符合國際標準(如IEC 62304軟件驗證);
臨床評價資料:Ⅲ類器械需提供多中心臨床試驗數據或等效器械比對分析;
標簽與說明書樣本:需包含中文版本,明確禁忌癥與注意事項。
三、審評與獲批后的合規要求
衛生署審評分為兩個階段:
形式審查(4周內完成):確認文件完整性,缺失材料將觸發補正通知;
實質審查(時長依風險等級而異,Ⅰ類約3個月,Ⅲ類可達9個月):重點評估生物安全性、電磁兼容性及臨床獲益風險比。
獲得表列編號后,企業需履行持續合規義務:
年度更新:每年向衛生署提交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報告;
不良事件監測:通過醫療儀器事件呈報系統(MDIRS)48小時內上報嚴重事故;
標簽變更管理:任何設計或標識修改均需重新申請變更注冊。
四、最新監管趨勢與企業應對
隨著2024年《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條例》實施,審評流程呈現兩大變革:
分類分級加速機制:對創新器械開通優先審評通道,審評周期縮短40%;
大灣區協同監管:與廣東省藥監局建立數據互認,允許“香港注冊+內地生產”模式。
企業需重點關注:
數字化合規:利用MDIS系統實時跟蹤審評進度,及時響應詢問;
本地化支持:建立包含法規事務、臨床監察及售后服務的本地團隊;
數據完整性:確保生產批次記錄、檢驗報告等原始數據可追溯。
香港醫療器械表列申請已形成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成熟體系。企業通過系統化準備、精準化提交及動態化合規管理,可高效完成市場準入,在粵港澳大灣區醫療產業融合中占據先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