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3-11-10 來源:醫藥經濟報 作者:
醫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、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,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。9月25日,由國家藥監局批準,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(簡稱“南方所”)主辦,《醫藥經濟報》承辦的“2023醫療器械經濟信息發布會”在廣州南沙召開,全國各地醫療器械行業專家、產業精英齊聚,熱議“十四五”醫療器械、耗材、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機遇。
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徐景和出席會議并講話。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注冊管理司司長呂玲,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監督管理司司長王者雄,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黨委書記高國彪,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副院長張輝,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王振,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副司長王國棟,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副處長曲怡然,南方所黨委書記林建寧,南方所所長盧忠,南方所副所長宗云崗,南方所副所長郭昌茂,以及來自廣東、山東、山西、上海、安徽等省市醫療器械監管領導參會,王迎軍、冷勁松、葛均波、徐濤、楊華勇、孟慶虎等院士和權威專家“組團”亮相,“政產學研”全產業鏈1000余人深入互動、熱烈交流。
乘勢而上把握產業“黃金發展期”
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通過《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《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兩部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,從產業創新、原輔料供給、醫械裝備技術突破等方面為高質量發展升級指明方向。行動計劃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,包括加大研發投入、優化產業布局、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、提高藥械質量和安全水平等。
高質量發展需要產業攜手共進、協同發力。本次大會,旨在深度解讀醫療器械監管政策法規,發布醫療器械產業經濟研究成果,匯聚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合力,構建良好的溝通互動平臺,讓監管部門和企業近距離交流,共同促進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南方所黨委書記林建寧在主持大會時表示,在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鼓勵政策支持下,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取得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。截至2022年底,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總數比上一年增加了3950家,達到32632家;全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約13000億元,比上一年增長約12%。
近年來,國家藥監局加快創新醫療器械審批,先后印發《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》《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》,讓創新產品和臨床急需產品“單獨排隊、一路快跑”。例如,重點圍繞如ECMO(體外膜肺氧合治療)、粒子治療系統、心室輔助系統等高端醫療器械,提前介入指導,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助推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突破。
南方所所長盧忠在專題報告中介紹,2022年境內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首次注冊數量大幅增長,達到1844件,同比增長63.04%,并且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;境內第二類醫療器械首次注冊數量自2020年突破1萬件后,近三年來一直維持在1萬件水平左右,2022年達到13334件;境內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新增備案數量2022年達到29807件。“十四五”乃至更長時期,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將繼續處于“黃金發展期”。
三醫聯動全面支持產業升級
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加速上市,也讓臨床使用和醫保支付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。在本次大會的主題報告交流中,專家學者和產業嘉賓普遍認為,中國醫療器械產業規模持續快增長,發展質量持續邁向新高度,創新發展不斷邁出大步伐,國際競爭力快速導向高水平,醫療器械產業正在面向全球展現出強大的韌性。
如今,國家政策正在為創新醫療器械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,尤其對于突破“卡脖子”技術的國產高價值創新醫療器械,無論是監管、政策扶持,還是醫院考核指標等,都給高端創新醫療器械留出了發展空間,巨大的發展潛力持續吸引市場關注。
大會現場,來自國家藥監局、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衛健委、國家醫保局等監管部門的領導表示,我國當前正處于從制械大國到制械強國跨越的關鍵期,“三醫聯動”改革全面支持產業創新升級,持續強化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監管,為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。
大會期間,“建功新時代——2023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成果發布”展覽同步進行。在會場之外,多塊展板依次排開,介紹了高質量發展創新轉化成果、各地監管創新舉措,以及邁瑞、微創、新華醫療、華大智造、之江生物等企業的前沿技術探索。不時有參會者來到展板前,停下腳步認真閱讀。
企業參會嘉賓告訴《醫藥經濟報》新媒體中心記者:“通過參加本次大會,不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醫療器械監管政策,更全面接觸了全領域新產品、新技術研發的新方向,企業遇到的一些現實問題也通過現場與院士、專家的交流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。”